查看原文
其他

银行通过出售不良贷款降低不良贷款率的会计魔术

会计界的郭德纲 马靖昊说会计 2022-08-06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最大的几家银行找到了将贷款相关损失维持在较低水平的新办法:向它们自己出售不良贷款。根据中国的会计制度,在这些不良贷款被出售后,就不会再被计入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但根据西方会计制度,此类公司内部交易通常不能被认定为出售交易。
       上面华尔街日报报道中的“根据中国的会计制度,在这些不良贷款被出售后,就不会再被计入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说法有点不对,我认为,正确的应该是“根据中国的会计制度,在这些不良贷款被出售后,将被换上个马甲,作为正常资产计入中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
       其实这些做法在上世纪末就曾经创造性地使用过,当时朱总理大笔一挥,将工、农、中、建四大银行的1.4万亿元的巨款坏账“果断”剥离。然后,由财政部各注资100亿元,四大银行对口设立华融、长城、东方和信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由它们分别收购四大行的不良贷款,通过会计魔术一下子就解决了当时困扰四大行的大量贷款坏账问题。当时的具体做法是:财政部担保四大AMC从央行获得6041亿元再贷款,再向四大国有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共发行8110亿元金融债券,以此按1:1的对价购买不良资产。大家可以看看下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和四大行的会计处理,判断下是不是会计魔术:
      1.资产管理公司主要靠对银行发行债券从银行“收购”不良贷款时,按该项贷款的原账面本金和已入账的应收利息,借记“购入贷款”、“购入贷款应收利息”科目,按收购时已支付或应付的价款,贷记“应付债券”、“银行存款”、“存放人民银行款项”等科目。
       2.资产管理公司为购入不良贷款发行的债券,四大行的总行会计部根据资产公司的有关发债文件,借记长期投资--资产管理公司债券××户;贷记“其他应付款--应付卖出贷款资金××户”。
       总行计划财务部根据全行资产剥离的进展情况,在批复文件与各一级分行上报的《贷款剥离账务处理完成情况汇总表》核对一致的基础上,填制“贷款剥离资金到账通知书”一式二联,一联用以通知有关一级分行,另一联通知书及有关清单交会计部本级财会处,本级财会处据此填制特种转账借、贷方记账凭证各一联,通知书及有关批复文件、清单作附件,借记“其他应付款--应付卖出贷款资金××行户”,贷记“系统内存放款项--资产剥离专项资金××行户”。
       大家有没有看出,银行用一个“长期投资”科目就将“不良贷款”给置换了,就这么简单,会计上几个科目就将这些坏账搞定了,从银行的账上就看不到这些不良贷款了,也就是说,这些不良贷款摇身一变就成了“长期投资”了从此这些坏账与银行SAY GOODBYE。(注:现在估计“长期投资”科目会改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科目了,因为制度变了,但我并不能确定,因为我没去看最新的银行会计制度了。)
      因此,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原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曾在私下被朋友揶揄,这些政策造成了大量银行坏账,吴晓灵情急之下回击,“没有那么多坏账,中国哪来那么多富人。”
      真的啊,剥离的1.4万亿不良贷款造就了多少富翁,掩盖了多少骗贷的大案要案!笔者曾经在2003年左右看到过一则报道××获得福布斯排名榜的文章《深藏不露的湖南仔周××》,我很痛心,因为我曾经带队去查过中国银行的一起巨大骗贷案,其中就有这个人的名字。
      目前投资者已对中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越来越感到怀疑,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多数中资银行目前的股价都低于账面价值,这说明利润的水分可能比较大,银行不良贷款数额比实际数据要大,如果银行的利润真这么高,股价应该表现比较好啊
      我预测:上世纪末那样大规模的银行核销坏账的工作可能又要进行了。反正,最终吃亏的都是老百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